要说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最为成功的产品,微信必然会位列其中。从即时通讯软件起步,如今的微信已然实现了连接人、连接内容,乃至连接商业的创举,而微信在一步步成为超级App的过程中,小程序无疑扮演着几乎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在二十年前个人开发者做网站站长是潮流,那么当下个人开发者单打独斗最好的去处,或许就是做微信小程序了。
然而遗憾的是,微信最新的一个政策可能会让不少小程序的开发者知难而退。日前,微信团队向小程序开发者发布通知称,在2023年12月10日前,所有个人主体的小程序都需完成认证。如到期后没有完成认证则禁止小程序发布新版本、禁止小程序在微信里被搜索到,甚至禁止小程序的分享功能。但需要注意,微信认证与前一段时间监管机构要求的App/小程序备案并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微信面向个人开发者的认证与苹果每年99美元的开发者账号类似,是一个面向个人开发者的身份认证机制,具体的收费机制是30元人民币/次,有效期为1年。
也就是说,未来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者每年需要缴纳30元的门槛费,并且这个认证是带有强制力的,每一个认证主体不是企业或机构的小程序必须进行个人认证。而对于要求个人开发者进行认证的原因,微信方面解释称,此举是为了确保运营主体经营状态存续、命名合规、行业资质真实有效,并且在线提供的服务能正常访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小程序生态目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开发者“跑路”情况,相信许多朋友也遇到过一个用着还不错的小程序在某一天突然无法使用。可微信这招通过向个人开发者收收取认证费用,来强制提供服务的举措,可能会适得其反。
尽管目前的微信小程序生态相当繁荣,据QuestMobile在今年夏天发布的2023年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报告显示,微信小程序用户量已达9.28亿、同比增长4.7%。但问题在于,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并不等于每一个开发者都能在这个生态里分到一杯羹。
要知道,想靠微信小程序赚钱其实并不容易,这就好比当年靠个人网站赚钱的站长同样比例不高一样。目前,小程序的变现模式无外乎广告、内购和佣金三大类。先来说说最基础的广告,小程序开通流量主的门槛其实并不高,需要有1000个独立UV ,也就是说有1000个微信注册用户进入过小程序。
别看1000个独立微信用户访问在绝对值上不多,但用户在数千万个微信小程序中打开你的小程序,这概率其实无异于大海捞针。至于说后续依靠佣金分成或者干脆在小程序里建设内购渠道,更是绝大多数个人开发者望尘莫及的选项。事实上,通常个人开发者靠开发小程序搞搞副业的常规操作就是批量起号,或者说建设小程序矩阵项目。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自己朋友圈转发小程序的二维码,或是通过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分享小程序,来慢慢积累开通流量主的资格,再借助建立多个小程序来形成流量矩阵,在小程序与小程序之间互相导入流量。
可微信现在的做法,就等于是毁了个人开发者通过“搬砖”来薅羊毛的机会。即便30元/次的认证成本不高,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比较可观了。
当然,抛开将微信小程序作为副业的开发者,更多个人开发者做小程序主要是出于练手的目的。由于其开发门槛相对较低,可以利用已有的前端和后端技术进行开发,所以用小程序来磨炼技术,或是将自己想到的某个点子用小程序的方式来落地,也是开发者社区里不少人的选择。可微信要针对个人开发者收取认证费用,结果就是开发者“图一乐”的选项会被堵死,这事一旦与钱扯上了关系,开发者的态度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了。
归根结底,即便30元/次的认证费并不高,但问题是绝大多数个人开发者靠小程序挣不了钱,所以投入产出比是失衡的。现在微信小程序的情况是不平衡,头部小程序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比如去年年末曾引发热潮的《羊了个羊》。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超1000万元营收的小游戏仅仅只有100个左右。
在绝大多数小程序开发者仅仅是“重在参与”的情况下,微信向个人开发者收费似乎并不是个不明智的选项,也更像是是在给微信小程序生态挤除水分。然而苹果敢于向iOS开发者收取每年99美元,靠的是iOS生态的封闭性,开发者不交这个钱就没法让App在App Store上架。可如今有小程序的不仅仅是微信,诸如抖音、快手、支付宝、美团、百度都有小程序,其中特别是抖音,凭借着在短视频赛道的领头羊地位,抖音小程序的增长速度才是当下最快的。
抖音无疑是目前整个国内互联网中最大、最活跃的流量池,更是许多网民花费时间更多的App。众所周知,有了充足的用户使用时长就有流量,所以抖音小程序顺势承接了抖音App外溢的流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外有抖音小程序这一大敌的情况下,微信开始对个人开发者收费,几乎是在迫使个人开发者向抖音迁徙。
要知道,庞大的开发者群体才是诞生优质产品的基础,一旦没有了足够的土壤,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说都是无根浮萍。所以微信如今毫无征兆地宣布向个人开发者收费,着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