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 CES 上,所有人都在谈论 AI。作为一个 " 消费电子展 ",CES 的明星产品其实总是那些大块头的家电等,但在今年 CES 开展首日,引爆人们讨论的却是一个首次发布的巴掌大小的 "AI 硬件 "。
它叫 rabbit r1,是一个通体明亮橙红色、体积与一叠便签纸相当的独立掌上智能设备。设计上一眼就能抓住你的眼球。它可以轻松揣进口袋、重量仅 115 克。
而在 AI 能力方面,专有操作系统 Rabbit OS 基于「大型行为模型」(Large Action Mode,简称 LAM)。这个概念脱胎于 LLM,进一步强调了 Action。与我们熟知的 LLM 学习语言数据、知道用户在 " 说什么 " 不同,LAM 这种新型的基础模型学习的是动作过程。它结合了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和逻辑推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模仿用户的聚合演示,能理解人的复杂意图,并代表用户操作应用程序完成任务。
Rabbit 在 CES 其实没有公开展台,当天的发布会参与人数不多,但这场发布会在 X 上直播和放出视频后,立刻引爆了 AI 圈的讨论。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它究竟是个什么产品。
更小、更快、更强大
R1 的尺寸为 3 ’’ x 3 ’’ x 0.5 ’’,四方微带弧角的外形搭配 115 克重量尽显小巧轻盈,外观由被誉为「音乐设备界苹果」的知名瑞典设计公司 Teenage Engineering 操刀,十分新颖亮眼。
R1 的设计理念是让用户在处理数字事务时,不必掏出手机在各种窗口之间来回跳转,而是仅用单一界面就可调用所有工具,以此替代目前人类与手机 APP 的触控交互,进一步革新人机交互的效率和体验。
硬件配置包括一个用于显示信息和交互的 2.88 英寸触摸屏、2.3GHz 的 MediaTek 处理器、4GB 内存和 128GB 存储空间。它还配备了一个 360 度旋转相机,用于拍摄照片和视频,电池寿命可以续航一整天。除支持蓝牙和 wifi 外,r1 也有一个 SIM 卡插槽,为用户提供移动网络连接。
研发团队的目标之一是 " 创造出世界上最简单的计算机,让 " 人人不需要学习就可以直接使用它。" 因此 rabbit r1 的操作方法也十分简单:不必解锁或唤醒,只需按住机身右侧的对讲按钮,就可以对着麦克风输入语音指令,然后通过触控或滚轮浏览结果。你还可以拿着机器 " 摇一摇 ",用跳出来的键盘打字输入。
跟据公司创始人在产品发布会上称,"r1 比市场上多数 AI 语音识别工具速度快 10 倍,也快过 ChatGPT 这类网页类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能在 500 毫秒内回答问题。"
执行一些简单的信息任务响应迅速,比如询问可口可乐当日股价:
以及回答诺兰电影《奥本海默》的主演是谁:
并且 r1 有一个类似 iCloud、叫做 rabbit hole 的云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登录自己的 Uber、Spotify、Doordash 和亚马逊等各类账户,授权 rabbit os 在 r1 通过连接的账户执行操作。
如同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跟随白兔掉进兔子洞,由此开始她的冒险旅程,r1 的 rabbit hole 允许你登录任何设备,为手中这台迷你机解锁更多服务和功能。
授权后可以指示 Spotify 放音乐:
用 Uber 帮 6 个人 +3 件行李从办公室到家叫车。听到需求后的 r1 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了 UberXL,没问题的话点击确认,司机就在路上了。
通过 Doordash 订一份必胜客最畅销的 12 英寸披萨,轻松 handle。
可能你会说了,这不就跟 " 嘿 Siri,帮我做这个 " 一样吗?
其实不然。当你告诉 Siri 叫一辆 Uber 到当前位置时,它是使用官方的 Uber API 发送相关信息并得到回应,基本上就是两台机器之间的互相通话。
这也没啥问题,只是通过 API 能做的总是非常有限。并且语音助手和应用之间必须构成某种官方关系,倘若你喜欢的应用不支持 Siri,或是亚马逊 Alexa 能访问的 API 已经过时,就行不通了。
rabbit r1 设计成 AI 代理,它的机器学习模型接受了普通用户界面的操作训练。因此,它能像人自己去网站点击链接一样订购披萨,而不是通过专用的必胜客 API。
除了上述这些单项任务,rabbit r1 还能分析用户的完整意图,一站式完成需要调用多个 App 的综合操作。
像是规划一次去伦敦的旅行,要求 " 在 1 月 30 日至 2 月 6 日期间,两个大人和一个 12 岁的孩子,需要直飞连座的航班,抵达后想租 SUV,并入住舒适带 wifi 服务的酒店。"
几秒钟不到,r1 把机票、租车和酒店都搞定,拟出一份每日旅行计划,并提问是否需要帮忙订景点和演出门票。同样,你要做的也只是点击确认就行。
不光是 AI 数字生活助手,r1 也像手机一样具备交流功能。它内嵌了即时翻译和快速笔记,可以准确识别周围声音,进行多语种翻译。
它还跟 ChatGPT 和 Bard 一样,除了会听和说,也会看——双击侧边键,就可以打开摄像头。
视频里使用者把 r1 对着冰箱,让它根据看到的食材提供一个低卡路里食谱:
r1 说,我推荐「绿色田园蛋包饭」!
另外,r1 还具备文件处理功能,可以做你的工作助理。
例如,它能根据要求给 excel 表格加一栏内容,编辑好后将文件发至邮箱。你可以查收下载,或者直接在电脑回复邮件,指示 r1 做进一步的修改,并与它持续互动。
最后,演示中还特别介绍了 rabbit r1 有趣而独特的 " 教学 " 模式。这种实验性的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演示来教授设备如何执行特定的任务。就像你可以教朋友怎么玩滑板,任何没有技术背景的人都可以教 r1 新技能。
Jesse 演示了在该模式下教它通过 discord 发送 prompts 指示 Midjourney 生成可爱动物图片,r1 学的又快又好。
据说他的团队还曾教会 r1 如何在视频游戏《暗黑破坏神 IV》中生存,展示了所有杀死敌人和保持生命值满格的方法。
价格最亲民的 AI 伴侣
这样一个由先进 AI 技术加持、十八般武艺傍身、外观也不输时尚单品的 rabbit r1,要卖多少钱?
不用 $999(iPhone Pro 标配价格),也不用 $699(前不久火出圈的可穿戴设备 AI Pin 基础价格),只要 $199!
你没看错,这只全能 " 小兔子 " 售价不到 1500 元人民币,且承诺不含隐藏消费和订阅费。从今天起在 rabbit 官网开放订购,并会应景地于 3 月 31 日复活节陆续发货(不过暂时还无法寄中国)。
如此友好的入手门槛让很多网友都心动了:199 刀的酷玩具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操作简单易上手,也不用奇奇怪怪地穿戴在身上,好像是自己离新潮 AI 硬件最近的一次。
看看这激动的反应:
这位大哥已经下单了,留言都在鼓动他收到后做测评:
TechCrunch 记者在 CES 的实际上手图,大家觉得怎么样:
图片来自 Devin Coldewey / TechCrunch
评论区赞扬声一大把:
不过也有人表示,确实看起来不错,但为啥不干脆做成一个 App 呢?
这个问题很快被网友回答了:首先苹果或谷歌几乎不可能允许平台上架这样一个能随意授权调用其它应用的 App,并且 r1 就是奔着 App 去冗余来的,自然会淘汰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r1 的通用解决方案可以与不同服务进行交互,无论是网站、应用程序还是其他平台,而这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另外的声音还有,觉得 Siri 和谷歌助手很快也会实现这些功能,它到底能占有多少市场?" 人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新设备去做原来设备已经能做的事情呢?" 话虽如此,这位网友还是表示,迫不及待看看 r2 会是什么样。
不过 Rabbit 团队在发布会上已经表示过,rabbit r1b 并不是要取代手机,只是希望提供一种更快、更直接、更通用集成设备的途径。毕竟基于 App 的交互界面已经存在了超过 15 年,而 AI 驱动的原生硬件才刚刚开始。
吕骋归来,要继续干掉所有 App
Rabbit r1 让我们眼前一亮,而关注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历史的人们也会很快发现,这个做演示的小哥有点眼熟。
在英文的发布会上他顶着一个英文名 Jesse Lyu 出现,但其实他的中文名字在中国互联网圈也是人人熟悉。他就是曾经的明星智能硬件公司渡鸦的创始人吕骋。
最近几年的低调,让很多人忘了这个名字。但吕骋曾经算得上中国最狂的创业者之一。他在大三时就创立了时间匹配的社交工具 timeet。据说只用一分钟就拿下了百万融资。
那之后他还开发了 Flow,一款可以使用语音来访问移动应用程序的软件(这几乎就是今天 LLM 浪潮里一大批创业公司最常见的思路,而 Flow 的思路出现在 2014 年)。后来基于这个程序对应的 Flow 系统,他创办了智能硬件公司渡鸦。渡鸦成为硅谷著名加速器 Y Combinator 2015 年冬季班的学员,当时面试他们团队的正是 Sam Altman。
2016 年渡鸦发布了一款智能硬件产品 Raven H-1,外观非常吸引人,充满设计感,产品口碑极佳,但在市场上表现并不好。2017 年渡鸦被百度收购,26 岁的吕骋加入百度出任智能家居硬件总经理,而一手推动完成这场收购的正是当时任百度集团总裁和首席运营官的陆奇。他对吕骋的认可和喜爱是这场收购的关键原因。
当时的吕骋意气风发,也是各种中国创业公司报道里的常客,他呈现一种天才少年,乔布斯的追随者,产品艺术家的形象,也是创投圈的宠儿,人们被他类似 " 我当年吹过的牛 x 都在实现 " 这样的表达吸引而来,看着他做 " 要改变世界 " 的产品尝试。
但作为百度智能硬件野心代表的这场收购并没有一帆风顺。有了更多资金支持后,吕骋开始更细节的打磨 Raven H-1,并且在那时**次开始和瑞典的知名设计公司 Teenage Engineering 合作。此次发布的 Rabbit 也是后者的设计作品。
然而高要求带来的生产问题,以及当时国内市场快速出现的更大众化的智能音箱,让渡鸦渐渐与百度的战略出现冲突。最终吕骋离开再次创业,他的伯乐陆奇也在那时离开百度。
之后吕骋来到美国。先是成立 Cyber Manufacture Co.,也就是 rabbit Inc 的前身。
从公开资料看,Cyber Manufacture 是一家聚焦在 AI 上的公司,对外讲述过的技术包括 Quantum Engine ——帮助用户用自然语言与 NPC 角色互动,然后由 AI 实时生成剧情;一个操作系统 OS2 ——背后有自研的 AI 底层技术 kernel,它可将 LLM 的语音交互延迟 " 从行业平均标准的 4.5-6 秒优化至 500 毫秒内 ",和能深度理解用户意图,不需要 API 来完成任务的智能体(agent)Rabbit。
这些技术都在为 Rabbit 这个硬件作准备。而吕骋也在过去两个月内获得了三笔融资,包括来自 OpenAI 的首位投资人,知名风险投资家 Vinod Khosla 的两轮投资,金额约两千多万美元,和韩国互联网巨头 Kakao 的数百万美元投资。三笔融资总额约 3000 万美元。
此前吕骋已经在 X 上对 Rabbit R1 预热许久。而这一次发布后的反响目前看十分成功。回看他这一路,一直在追逐做一个 iPhone 那样的有定义时代能力的产品,一直对新的交互方式充满痴迷,而很多思路因此显得有些超前。然而今天这些经历都凝聚到了 Rabbit R1 身上,因为 LLM 的热潮,市场正在期待这样的一款产品。
看起来,这个曾经的年轻明星创业者,在摸爬滚打 10 年后真正迎来了自己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