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网络应聘被骗“全部家当”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19岁的居民小李准备换一份新工作。2月10日,他在网上发现一个招文员的广告,不仅待遇优厚,且自己完全符合要求,于是便按广告指引添加了对方微信号。
对方通过网络对小李进行“培训考核”,要求小李添加“考核官”微信,此后连续4天,小李每天都按要求关注“考核官”指定的微信小程序,并顺利完成十几个任务,小李很快收到了一笔小额佣金作为酬劳。“考核官”称小李表现不错,可以提前进入下一步考核,他们将给小李安排“工资”更高的数据量化工作,小李只需分三次将提示金额输入量化工作台提交核算即可。涉世未深的小李完全没有察觉出问题,他按要求输入100元,很快成功完成了**次操作核算并收到了酬劳。满心欢喜的小李认为,这份工作不仅来钱快,还不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美差”。于是,小李又输入了“1000”“4000”,直到银行卡提示“余额不足”,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圈套,不仅没有获得薪酬,自己的5000多元“家当”也没了,便赶忙哭着跑到鹰潭市公安局余江分局报案。
民警支招▲▲▲
切实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金海(江西省鹰潭市公安局余江分局民警):
在本案中,受害人小李遭遇的其实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中所谓的小程序任务考核,不过是为“刷单”诈骗穿上了伪装的外衣。因为在**次完成任务后小李尝到了甜头,加上“高薪”工作的不断诱惑,缺少社会经验的他才会不断追加“投资”,从而被骗。求职者要切实提高防骗识骗能力,网上求职时,一定要找有正规办公场所的单位或者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公司,要通过官方网站查询企业注册信息,初辨真伪。招聘信息中一旦出现“专业不限”“月入过万”等字眼,多数为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段,应聘时一定要注意甄别。
来源 | 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