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息称,针对经营者“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必须使用小程序才能点餐”“必须扫码缴费”等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的做法,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通过扫码关注公众号、使用小程序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嫌违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
对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劝喻相关经营者:
一、开具发票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对消费者索要发票的要求,经营者不得拖延、拒绝,不得设置门槛。
二、通过提供多种服务方式以保障消费者选择权等合法权益,不得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进行自助点餐或购物、缴费。
三、经营者不得利用公众号或手机APP、小程序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图源:网络
此举迅速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留言表示支持,称“扫码关注使用”的消费体验感并不好,甚至带来了困扰和麻烦,尤其某些商家还强制获取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令其感到信息泄露和隐私侵犯。
广告图源:微博
同时,也有网友表示只要不是强制要求,也可以接受扫码消费的形式。
图源:微博
事实上,针对近年来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扫码烦恼”,相关监管部门及消费者协会对此类现象的发声并非首次。
早在2021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发表观点,称“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
同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某餐馆通过“扫码点餐”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案,被作出警告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2年4月,四川省德阳旌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首例扫码点餐侵权案件。法院认为,火锅店通过扫码擅自收集消费者罗某的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信息的行为违法,餐厅应当停止侵权。
2022年5月,深圳市消委会联合相关单位推出《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有300余家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加入自律承诺。
图源:网络
广告图源:央视财经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曾表示,要求消费者关注后才能消费或获取服务的手段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诱导消费者扫码的行为,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某些商家借此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过度收集。
在此方面,我国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相关法律依据,消费者在面临强制性“扫码关注使用”时,可以依法勇敢说“不”。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陈音江同时强调,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劝喻经营者,为强制性“扫码关注使用”敲响警钟,告诫经营者法律底线不可碰,应当诚信守法,营造合法优质的消费服务环境。而消费者对强制扫码或关注公众号等行为,不仅可以拒绝,而且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法治网综合北京青年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官网、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