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北青快评|点餐强制扫码构成侵权案胜诉具有示范意义当“赵今麦字体”遇上电脑阅卷,老师看后爱不释手,比奶酪体强
2024-03-03

近年来,扫码点餐服务在餐饮行业迅速兴起普及,成为众多商家及消费者的选择。然而,有的餐厅却在“扫码”和“点餐”之间增加了一道程序:不关注微信公众号、不授权商家获取个人信息就不能进行点餐,这样的做法是否涉嫌侵权?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相关纠纷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商家在扫码点餐环节设置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个人信息查询授权的前置程序,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侵权。(12月3日《法治日报》)

在现实生活中,扫码点餐已经成为极其常见的现象,这给供需双方提供了一种极大的便利,并因为可以提高效率,而在现实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不过,作为选择消费的方式之一,扫码点餐不仅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更因为其涉及个人信息和隐私,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如果在个人不知情和未同意的情况下,非必要强制收集个人信息就构成侵权,属于一种违法行为。

在本案中,被告人孔某到某餐饮店消费时,点餐过程中,不仅要求被注册为该公司的会员,还必须先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并授权商家获取消费者的微信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后,才能进行线上点餐。之后即使取消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自己仍是会员,个人信息仍存储在商家处,个人无法自行删除。由此不难发现,该餐饮店透过一系列前置性的程序设置,全面收集个人信息并之后难以消除,构成了强制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事实。

个人信息是指与个人身份相关的各种数据,一旦被泄露,就可能带来身份盗窃、金融欺诈、网络骚扰和身份冒用等问题。大量电信诈骗的出现,以及商业营销所带来的骚扰,其始作俑者就是个人信息被泄露。保护个人隐私是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信任和稳定发展的基石。

2021年8月20日表决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牢牢把握保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权益的立法定位,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强调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监护人同意。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定,且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类似此类强制性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依然屡禁不止。2021年,深圳市消委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初步调查,共走访了36个大中型商超,26个连锁餐饮品牌共计260个门店。统计数据显示,有97.02%的商家采用了扫码消费,其中95.64%的商家在扫码后仍须关注或授权才可进行消费。

究其原因,虽然法律不缺乏刚性,但在实践中鲜被得到有效利用,商家强制收取个人信息行为的违法行为成本风险过低。受个人权利意识不强、怕麻烦和法不责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没有主动采取法定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而是选择了隐忍和放弃,也就形成了事实上的纵容和默许,不仅无以有效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反倒因此形成了一种通行的潜规则,个人信息泄露处于极高风险中。

每个人在权利受到侵害的同时,需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让侵权者为此付出代价,才能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态势。反之,即便是再完善的救济渠道,再强大的法律体系,都无法形成和转化为保护机制。在此语境下,此案的胜诉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意义,在对侵权行为形成震慑的同时,对于整个社会如何认识,看待和处理类似情况,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每个人在遭遇到类似情况时,如果都能像这名消费者一拿起法律武器,勇于向侵权行为说不,如此个人信息保护的护城河才更加安全可靠,依法保护才能得到高质量实现。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10635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