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一文读懂微信小程序(应用号)是什么,创业者是否值得投入进来做?
2024-02-10

距离张小龙的那场首次公开演讲已经有九个月了,而在那场演讲中备受关注的「应用号」在千呼万唤中终于以「小程序」的名字正式对外小范围公测,不少创业者表示机会来了跃跃欲试。诚然,微信每次放出的大招,不管是公众号、服务号、朋友圈广告等,对于抢先抓住机会的人都是不小的红利。而这次这个大招,或许足以影响现有移动互联网的格局。

张小龙在朋友圈里这样解释道: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对于希望从「小程序」中获取红利的创业者,不妨好好读完这篇文章。做不做?比怎么做更重要!

一、「小程序」和「公众号菜单栏内嵌H5」有什么区别?

看上图展示的小程序截图,像不像一个Native APP加了一个顶部微信菜单的帽子?

Native APP和Web APP谁是未来的主流这个命题争了很多年,而Native APP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对于系统控件接口和框架的调用能力比Web APP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虽然京东同时提供了手机APP和手机H5形式的页面供用户浏览和下单,但是同时用过二者的都能体会到,H5页面在流畅度上还是差一些。

在此之前,很多创业者以公众号菜单栏内嵌H5的形式,完成了基础功能的微信化植入,但通常都是比较简单的页面,操作体验比较一般。

这次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最大的亮点在于微信提供了丰富的框架组件和API接口供开发者调用,具体包含:界面、视图、内容、按钮、导航、多媒体、位置、数据、网络、重力感应等。在这些组件和接口的帮助下,建立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在运行能力和流畅度上面便可以保持和Native APP一样的体验。

二、当我们谈创业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过去两年在资本的推动和互联网+概念的热炒之下,出现了罕见的创业热潮,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出现,应用市场内APP的数量也井喷式增长。

行业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互联网创业=做个网站;移动互联网创业=做个APP。

很显著的现象就是很多传统企业在还没搞清什么是互联网+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做APP了,做出来了有没有人用,当然那是另外一回事。

回到创业这件事上,还是得回归商业的本质,商业是提供顾客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一种行为。所以不管是网站,还是APP,或者很多创业者已经在尝试的微信公众号,甚至是QQ群、微信群,这都是连接用户的一种载体。传统商业依赖于线下实体门店为顾客提供服务,互联网的存在将获取新客户和提供服务的场景进行了线上化改造,从而提升了商业效率。

最近有一家花店在我的同事间很受欢迎,它会给顾客每周固定时间送来一束搭配好的花。这是一个没有实体店的花店,也没有APP,唯一的载体就是微信公众号,下单支付是在微信号内,信息填写修改是在微信号内,客服也是在微信号内,好像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其他需要的功能了。所以这样一个创业项目,微信号就足以满足其大部分的需求,虽然在某些环节上可能有些体验粗糙,但相比之下单独做个APP?哪边成本更高呢。

三、为什么微信小程序的诞生对创业者是好机会

1、APP流量成本的急剧攀升

做渠道运营的同学可能会清楚,过去两年里,APP推广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长的。有些垂类APP的CPA单价高达500元以上,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太多钱可以去砸在流量上,但流量往往是控制产品生死的命脉,每年有50%的新APP死在流量问题上。

2、移动互联网格局基本已定,用户主要需求场景已被巨头把持

移动互联网发展已有五年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从PC时代迁移过来的连接人与信息、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商品、连接人与服务四个大类已经基本完成了格局重塑。用户的主要需求场景,尤其是同时具备刚需和高频两个特点的场景,基础工具、生活服务、娱乐等都已经有PC时代的老巨头继续把持,或者移动互联网新生的小巨头们占据山头。

3、面向所有产品对用户时间的竞争

在之前的文章里,白崎反复讲过一个观点就是现在的竞争不仅仅是同类竞品的竞争,其实是你在和所有产品竞争用户的时间。显然微信是目前的翘楚,平均每天长达4小时以上的停留时长。很多APP面临的问题便是用户即便下载安装了,但也想不起打开,或者打开了很快就被关闭。

在以上三个背景的情况下,对创业者而言环境真的很糟糕,用户获取难、使用率不高是普遍的痛点。在年初的「应用号」概念发布时,便赢得很多创业者的期待,原因就在于大家希望从微信这棵大树上获取一些红利。

四、移动互联网第二春:SuperAPP+LightAPP模式

轻应用是一种趋势,早在2013年左右,百度和UC分别对「轻应用」的模式进行了尝试,虽然都失败了,但不可否认这条路的正确性,只是在当时这两家都不具备发展起生态的能力。

百度的轻应用是以搜索为核心的生态,UC的轻应用是以浏览器为核心的生态,二者都是Web APP的插件化思路。百度轻应用接入了如「顺丰快递」为代表案例的信息查询服务入口,UC轻应用则接入了「迅雷」「快播」为代表案例的和浏览器场景强结合的信息查询、信息下载的入口。

复盘为什么百度和UC都没做起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当时的百度和UC都不具备SuperAPP的根基,尤其是不够高频,所以带不起来这个生态。

但2016年的微信来做这件事,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占据了,既有海量的用户,强大的用户粘性,足够长的用户使用时长,是国内目前最称得上SuperAPP的应用了。

白崎预估,这种SuperAPP+LightAPP的模式或许能够带起移动互联网的第二春,很多长尾的需求之前由于落地条件不成熟不能做的,现在可以重新回来尝试一下。即使是很小的一个需求点,以LightAPP的形式附着在微信上,现在也具备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五、谁适合抓住这波红利

在别人家平台玩,首先得研究平台欢迎什么样的人。从微信官方对外公布的信息来看,最鼓励的是服务提供者,因为这和微信「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诉求最为契合。

白崎的建议是: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提供者最适合来做微信小程序。

高频场景的服务依然适合以独立APP作为阵地,即便微信在发现Tab内给京东开辟了最明显的「购物」二级入口,依然是用手机京东APP的人多,即使在体验上大大增强的微信小程序推出后,结论依然会是如此。

高频场景的服务天然具备独立发展成生态的潜力,可以自成一套生态体系,比如服务领域的滴滴出行。即使是在微信、支付宝、微博中都开辟了打车入口,这些也只是增量,自家APP还是主要的阵地。

而对于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而言,由于需求通常较为简单,使用频次低,撑不起来一个独立APP,寄生在巨头身上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把支付宝中的「转账」、「付款」、「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等拆成一个个独立APP,用户肯定不会买账,但把所有跟钱相关的需求都汇聚在一起,哪怕是非常长尾的水电燃气物业费和ETC交费通通都涵盖,这才成就了今天的国民应用支付宝。

现在,微信正在试图开放接受长尾的需求场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人与人的连接,包含人与信息的连接,包含人与商品的连接,更包含各类大大小小的服务连接。

比如上面提到过的花店的案例,符合低频场景、长尾服务的特点,他们家就非常适合做微信小程序,而且只要在现有基础上把微信内嵌H5迁移成小程序,就能改善下单流程、客服等方面的体验优化,从而更好地维系用户。

六、决定开发微信小程序之前,这三个担忧不容忽视

听到「小程序」发布的消息后,相信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觉得得抓住机会。其实风险与收益共存,下面这三个担忧在决定做之前,得想清楚。

1、如何区分现有独立APP和微信小程序的定位

对于还没有开始做APP的创业者,小程序的发布恰似一阵甘霖,来得正是时候。但对于已经开发了独立APP的创业者呢?开发一个一模一样的微信小程序出来,是否会出现零和博弈造成原有独立APP的荒废?

白崎的建议是,维持原有独立APP的持续迭代更新,把微信小程序作为新的增量部分,在用户数据上做到两边的一致性。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用户总是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那一边。是否弃掉独立APP,得用数据来说话。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将微信小程序作为一个lite版,进行产品功能的MVP试验。

至于以哪边作为主要用户阵地,还得结合用户获取成本来看。在同时满足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如果花最少的成本,能获取更多的用户,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2、假如微信封了你的小程序,怎么办?

微信在过去几年里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生态封闭,这和苹果有些相似。很多创业者借助社交红利尝到甜头,也有因违反规定被微信做封号处理,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以下案例想必还历历在目:

诱导关注、诱导分享:封号

淘宝链接:屏蔽

虾米音乐分享链接:屏蔽

在朋友圈里传播外链达到一定次数:屏蔽,严重封链接

在微信生态里玩,永远要忌惮红线在哪儿,毕竟微信具备随时掐断脖子的能力,只是它愿不愿意动手的问题。所以做之前熟悉规则很重要,当然也有时候只是简单的立场站队问题。

3、同样存在用户获取成本变高的问题

现在获取用户难是因为手机里的APP太多,应用分发的入口变得集中从而用户获取成本价格昂贵,流量问题从移动互联网诞生至今都是创业者最大的困扰之一。

等红利期过后,微信小程序是否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①如何获取用户关注

虽然微信小程序不需要下载安装,但是在成千上万的小程序中,用户从哪儿知道你,找到你呢。对此张小龙的朋友圈里提到了「扫一扫」和「搜一下」这两种方式。

不管是关注还是扫一扫,首先得让小程序能够触及到用户,才有被用户使用的可能,正如APP首先得被下载安装才能使用。

搜索,是一个基于品牌的行为。搜索精准的产品关键词,首先得让用户知道你的品牌才有可能搜索到,这对初创品牌是硬伤。搜索行业关键词或泛需求类的关键词,如何在最明显的位置出现在用户面前且引导用户点击前往,OMG,难道也要竞价吗?

这些都是可以预见到的用户获取成本问题。

②如何在臃肿的微信中获得存在感,实现用户留存和用户维系

不得不说微信现在已经开始臃肿了,刚看了下手机,微信占据了9.8G的内存容量(前不久才刚清理过一次),过去24小时微信耗去43%的手机电量,另外据微信官方公布数据,用户平均在微信的停留时间为4小时。这背后是好友对话聊天、群消息、订阅号、服务号、朋友圈等一系列微信自有功能所带来的信息堆积。

等全面开放公测之后,随着开发者的增多,微信自有功能、第三方小程序功能混合在一个容器里,获得存在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在微信里做好用户留存和用户维系,也是一个难点。

新机会出现时,选择做不做比怎么做更重要。

白崎,微信公众号:baiqinot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百度产品运营师。负责过多款DAU千万级产品的运营工作,擅长用户运营、社区运营等模块。喜欢研究各类新鲜的APP,微信分享产品运营的实战干货文章,偶尔扯扯淡。


10635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