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百心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百心安 ")公布,2023 年上半年收入为 580 万元,与 2022 年上半年 1020 万元相比,同比减少 43.14%。
与此同时,截至 2023 年前六个月的亏损净额为人民币 9510 万元,去年同期半年度亏损为 1.156 亿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已经是百心安亏损的第三个年头。
连年亏损
百心安是一家介入式心血管装置公司,目前专注于以下两种疗法:全降解支架 ( BRS ) ,以解决中国患者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方面的未满足医疗需求;及肾神经阻断 ( RDN ) ,以解决患者在治疗未控高血压及顽固性高血压方面的未满足医疗需求。
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7 月,2021 年年末在港股上市。对百心安来说,上市的历程也是颇为波折,最早在 2021 年 2 月,百心安就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后续过期失效;此后 9 月该公司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通过聆讯,但在 11 月又延迟了全球发售,当时业内人士曾猜测是由于百心安缺少基石投资人,但从上市前的变动不难看出,百心安在上市资金募集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如今百心安在研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全降解支架在研产品(BRS)、肾神经阻断在研产品(RND)及其他在研产品。其中核心在研产品为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生物全降解支架系统 Bioheart 与肾神经阻断疗法产品第二代 Iberis。
Bioheart ® 为 BRS 产品,是一种自主开发可随时间被人体完全吸收的临时支架。其为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 BRS 系统,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第二代 Iberis ® 则是百心安自主开发的第二代 RDN 系统,为少数具有治疗未控高血压及顽固性高血压实证临床疗效的器械疗法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百心安还未实现营收,该公司的收入主要源于政府补助、银行利息收入、咨询收入等。政府补助在 2019 年和 2020 年都是百心安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即使如此,百心安的其他收入及收益减少了 440 万,企业标识该减少乃主要归因于汇兑收益减少。2022 年年报中的收益为的人民币 2380 万元。该增加主要归因于公司所持外币的有利汇率收益;及由于银行现金结余增加,导致利息收入增加。
除此之外,2019、2020 两年,百心安的其他收入分别约为 165 万元、342 万元,其中政府分别补助 157 万元、303 万元,占收入比约 95% 和 89%。
2022 年亏损 2.04 亿元,2019-2021 年间亏损分别为 2371.9 万元、3.4 亿元和 4.1 万元,加上 2023 年上半年 9501 万元的亏损,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约 10.72 亿元。
作为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单薄的产品线和商业化的缺失让百心安难挽连年亏损的窘况。
造血不足
对百心安来说,两款产品远不能支撑起公司的盈利,而在研发方面的 " 造血能力 " 似乎也未能形成气候。
从财报来看,百心安的研发费用还逐年减少,2022 年,其研发开支由 2021 年的人民币 2.14 亿元减少至 2022 年的人民币 1.58 亿元。2023 上半年的研发开支由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 7140 百万元减少 290 万元至 6850 百万元。百心安在财报中表示,该减少乃主要归因于与服务期规定的研发僱员相关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奖励开支减少,部分被第三方承包成本及折旧及摊销开支的增加所抵销。
相对应的,其研发管线也不断 " 腰斩 ",陆续暂停了 Bioheart Ultra?、Bio-Leap? 的研发。Bioheart Ultra? 目前已完成了临床前动物实验评估,主要用于后期 BRS 产品的快速迭代。而 Bio-Leap? 则是考虑到 Bio-Leap? 研发阶段临床入组难度,以及 Bio-Leap? 于外周介入领域的潜在市场相较 BRS 更小,最后终止了 BioLeap? 项目的研发。
此外,百心安考虑到公司其他球囊项目(包括 Bioheart ® 球囊扩张导管、Bioheart ® 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及 Bioheart ® 脉冲球囊扩张导管)相较核心在研产品技术壁垒低,预期未来竞争激烈,加上集中采购政策对相关市场规模的挤压,决定终止相关项目的研发并将相关资源转向投入更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开发中。
最近的研发进度为今年 4 月 11 日,百心安宣布,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第二代 Iberis ® 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系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Iberis-HTN)已达到其主要临床终点。
百心安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推进在研产品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尤其是 Bioheart ® 及第二代 Iberis ®,以于未满足的中国全降解支架及肾神经阻断市场享有 " 先发 " 优势。
然而以百心安目前的进度来说," 先发 " 优势可能很难实现。
虽然全球生物可吸收支架市场预计从 2020 年到 2025 年将以 12.5%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5 年将达到 3.444 亿美元。中国未来也将成为完全可降解支架的重要市场。但对百心安来说,其研发进度无法与业内头部企业比拟。
乐普医疗 ( 300003 ) 旗下的 NeoVas ®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于 2019 年正式通过 NMPA 审批上市;华安生物的 Xinsorb BRS 于 2020 年正式通过 NMPA 审批上市;微创的 Firesorb?(火鹮)也在进行上市前的关键性研究。
面对庞大的可吸收支架市场,百心安无论从研发管线还是研发进度,恐怕无法提供足够的造血能力。
(责任编辑:韩宜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