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李子柒“淡出”三年,特意来江苏学这个
2024-12-17

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

带着新作品回归,

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11 月 13 日,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自己曾经在江苏南通

拜师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

" 她来我们这里学习过,

是个非常认真的姑娘。"

王振兴的大儿子王建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李子柒不止一次来南通通州学习和体验,

也非常关心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情况。

李子柒两次来到南通

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 淡出 " 公众视线三年多,李子柒外出了上百次,拜访了多位非遗文化传承人,静心沉淀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自己曾拜访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并分享了和王振兴之间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

  王振兴在刻板

对于这个姑娘,王振兴的长子王建烽现在还有着深刻的印象。王振兴的三个儿子都学习和传承这门非遗技艺,王建烽是该项目的省级传承人。"2018 年,她应该是在网上看到了我们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当时非常感兴趣,就联系我们说想来现场体验学习。当时我们只知道她姓李,我们都叫她小李。" 王建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李子柒来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习者,非常仔细地了解了蓝印花布制作的整个流程,并自己上手体验了相关环节。最近李子柒又来过一次,这次他们才知道这个姑娘在网络上非常有名。

"她跟我们聊天时,非常关心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情况,非常希望这门传统技艺能原汁原味地保存好。也告诉我们时代在变化,要和现代审美和流行接轨,多开拓一些新的产品,也要注重非遗技艺的宣传,可以让更多人来了解我们这门技艺。" 王建烽说。

  王振兴老人(左)

传承技艺 60 多年,

老人坚持制作 " 原汁原味 "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什么样的?很多人可能会产生好奇。这门技艺源远流长,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元时谓之 " 药斑布 "。明、清时称之为 " 浇花布 "。由于用靛青做染料染色,印成的花布蓝白分明,色泽沉着,故而又称为 " 蓝印花布 "。

南通的蓝印技艺,是在明代中后期由江南移民带入的,并随着棉纺织业在南通的繁荣发展,这门古老技艺扩展应用开来。经过先民代代传承,这门古老技艺得以在南通沿袭至今,南通也因此被誉为 " 明清以来唯一不间断传承民间蓝印花布传承基地 "。蓝印花布之于南通,亦如云锦之于南京、丝绸之于杭州、刺绣之于苏州。

二甲镇是南通蓝印花布之乡。1939 年出生的王振兴是二甲蓝印花布第六代传人。18 岁时,王振兴成为二甲印染厂的一名学徒工,从此便与蓝印花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创办作坊之日起,王振兴就坚持用 " 大青叶 " 和 " 小青缸 " 做 " 真正的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蓝得清纯,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蓝草。据《光绪通州志》记载:" 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 收获的蓝草叶子浸放在石坛中,过几天后去掉腐枝,放入石灰,使之沉淀。沉淀后的染料似土状,俗称 " 土靛 "。蓝草的叶子在中医中被称为 " 大青叶 ",具有药用价值。

23 岁孙女成 " 准接班人 "

传统蓝印花布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

为了保留住这种 " 真正的蓝印花布 " 的印染技艺,王振兴将三个儿子留在了身边。他说,他们都掌握一身技术,如果在外面会有更好的发展。现在,大儿子王建烽负责业务接洽、图案设计、花版制作;二儿子王建勇主要从事生产,负责染色、配置浆料、刮花等工序;小儿子王建炜掌握靛缸配料,现在保养 " 小青缸 " 是由他来完成的。三个儿媳也在家里工作,她们将染好的蓝印花布缝制成服装、帽子、台布、提包等多种工艺品。王振兴一家人配合默契,他们的作品屡获工艺大奖。2011 年,王振兴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李子柒为王振兴夫妇拍的合影(受访者提供)

对于非遗技艺来说,寻找传人尤为重要。李子柒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之前王振兴告诉她,家里的孙辈虽然也有所接触和学习,但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没有年轻传人。

值得高兴的是,王振兴的孙女已经打算成为正式的接班人,目前正在跟着长辈们潜心学习。" 我孙女今年 23 岁,是孙辈里最小的一个,其他孙子孙女都长大了,有的已经在外地定居工作了。她回到了家乡二甲,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技艺中。" 王振兴欣慰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今孙女已经基本掌握了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如今正在潜心研究刻板技术,这也是整个制作流程中比较关键的一步,她正扎实打下基础,为正式接班做好准备。

除此以外,王振兴一家也在积极转变原有的思路,根据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潮流设计图样,迎合国潮趋势,也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视频,来吸引更多网友的关注。" 现在我们虽然还是以零售为主,但订单比以前多很多,可以感觉到大家越来越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王建烽说。

如今,像李子柒这样愿意了解和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从 2006 年起,染坊被定为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展示基地 " 以来,这里每年会接待七八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 我们已经接待了来自上百所学校的学生,还有许多外国友人来参观和体验。"如今已经 84 岁的王振兴说,他现在还坚持在染坊一线工作,也希望力有所及的时候,能更多地推广这门技艺。

来源:现代快报 / 现代 +

通讯员:吴欣欣 记者:严君臣

编辑:西西


1063568276